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不能管一辈子 为什么新冠疫苗不能一针管一辈子

为什么新冠疫苗不能一针管一辈子

新冠疫苗保护期能持续多久?

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究竟能持续多久,一直是科学家和普通大众关注的重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在2020年时提出,疫苗可能不是万能的,不能提供终身免疫。

该如何理解新冠疫苗不能提供终身免疫?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研究数据。

8月22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医学生物类论文预印本平台medrvix发表了一项未经同行评审的新研究,该研究探讨了中国新冠灭活疫苗在真实世界人群中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

研究者收集了从2021年1月19日到6月23日1335例注射过新冠灭活疫苗的接种者(均为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血清,检测其中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11到70天,人群中和抗体的阳性率为82%到100%,但在接种后71天到332天再进行检测,中和抗体的阳性率下降至27%。

近期,《自然》杂志发表的几项研究或许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其中一项研究探讨了人类接种新冠疫苗(辉瑞和莫德纳研发的疫苗)后,机体的免疫情况。结果发现,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中引发了一种持续的免疫反应,或可抵御冠状病毒长达数年之久!

另一项是2021年5月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轻度新冠症状患者在感染后的11个月,体内仍然有免疫细胞在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这类免疫细胞被称为长寿骨髓浆细胞(long-lived BMPCs),它们可以在人的余生中一直存在并产生抗体。也就是说,轻度新冠症状患者在康复后,会获得持久的抗体保护。

虽然这项研究针对的是自然感染所产生的抗体,但疫苗的作用方式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关于疫苗保护期的启示。

关于疫苗的保护期,亚利桑那大学生物免疫学家巴恰塔亚教授以及多伦多大学免疫学家戈默曼教授8月30日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报道中给出如下观点:接种新冠疫苗6个月后,体内的抗体水平会下降,对新冠变异病毒的抵抗力也变弱,这意味着随着新冠疫苗接种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几率也在增大。

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接种新冠疫苗时并不只是产生抗体这么简单,接种者的免疫系统也得到训练,以更好地对抗新冠病毒,而且抗体的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对抗病毒所需要的优质抗体数量就会比较少。他们认为,接种新冠疫苗后的保护期可能比我们以为的时间要长,不止6个月。

疫苗有效性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麻疹疫苗可以终身有效,水痘疫苗的保护期长达10~20年,破伤风疫苗保护期也在10年以上。为何新冠疫苗的保护期不能更长?

9月11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了新冠疫苗为何不能维持更长时间。

文章指出,疫苗的有效性取决于4个因素:

①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的强弱:免疫反应如果较弱,可以通过添加佐剂刺激身体来增强免疫;

②抗体衰减程度: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其保护时间的长短。

③病毒变异的程度:麻疹、水痘等病毒几乎没有突变,疫苗保护期也比较长;但新冠病毒目前已经发生多种变异,这对疫苗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④感染的位置:比如新冠病毒感染发生在鼻咽部还是肺部。因为肺部有良好的血液循环,能够接触到足够浓度的抗体,而鼻咽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接触的抗体浓度不如肺部。

麻疹抗体的衰减缓慢,破伤风抗体虽然衰减得更快,但疫苗通过添加佐剂刺激身体来增强免疫,会导致身体产生远远超过个体所需的抗体数量,一定程度上也抵消了抗体的衰减。因此,对于麻疹和破伤风,其对疫苗的反应程度,加上抗体衰减的速度,使得机体产生持久的免疫反应。

《华尔街日报》提到疫苗的「保护阈值」这一概念——是指保护人不生病的最低抗体水平,也就是每毫升血液中抗体或中和抗体的水平。针对每一种病毒的保护阈值都是不同的,检测方法也不同。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斯利夫卡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我们已经知道了麻疹、破伤风等疫苗的保护阈值,也就意味着知道什么水平的抗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通过监测抗体水平的衰减,计算疫苗保护时间的长短。但对于新冠病毒,我们并不知道它的保护阈值是多少。

吸入式新冠疫苗与肌注疫苗或能优势互补

冠状病毒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都能复制。如前文所述,人体的肺部有良好的血液循环,能够接触到足够浓度的抗体,所以新冠疫苗对重症的保护较好;但鼻咽部血液循环不及肺部,接触抗体浓度可能不够,导致鼻咽部的新冠病毒,仍然具有传染性。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文章中表示,下一代疫苗可能会专注于增强鼻咽部和肺部潮湿表面的免疫力。

这不就是正在研发中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吗?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多款在研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但全球首个公开发表临床试验结果的是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雾化吸入用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其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26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传染病》杂志。

吸入式疫苗采用雾化吸入免疫专用设备进行接种,让雾化的疫苗微小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可以让人体产生黏膜免疫,能够在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关口产生保护效果,更有可能减少无症状感染。

该研究发现,末次接种28天后,与单纯肌注或单纯雾化吸入接种新冠疫苗相比,混合接种组(即肌注接种疫苗28天后进行雾化吸入增强接种)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最高,新冠病毒抗体结合域的IgG抗体水平最高。

接种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后,血清中IgG、IgA和中和抗体的反应

该研究证实了气雾吸入式疫苗与肌肉注射疫苗有相似的保护功效,且对18岁以上的成年人无严重不良作用,只需要通过雾化吸入,就可以完成疫苗接种,获得黏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三重保护,显著提高免疫效果,更强有力抵御新冠病毒的变异。

理论上来讲,肌肉注射接种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全面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吸入式疫苗能够激活黏膜免疫,两者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更好地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提高抵抗力。

陈薇院士在6月3日举办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介绍称,其带领团队研发的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正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

另外,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将在2021年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11月12日-14日)2号馆亮相,届时观众可现场体验吸入式新冠疫苗。让我们共同期待吸入式疫苗的后续临床数据,希望吸入式疫苗能为抗击新冠疫情提供另一把利器!

目前,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在疫苗保护期方面的数据还不够充分,正如斯利夫卡教授所言,「我们还不知道针对新冠病毒的保护阈值」,毕竟新冠疫苗研发至今也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应该多给科研人员一些时间,给他们更多信任和信心。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