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源头是太湖吗 黄浦江源头和尽头在哪里

身在上海,不禁让我想起了发源于太湖吴淞江多舛的历史命运,想起了1848年的展拓英租界条约,想起了吴淞江另一个名字——苏州河的由来。我萌生了重走吴淞江(苏州河)的想法。

故地重游:吴淞江(苏州河)的美丽在脚下延伸

从吴淞江长宁路段出发,也就是现在的苏州河长宁路与古北路交界处,沿吴淞江(苏州河)一路向南、向东,重访苏州河让我感慨万千。一幅幅美丽多彩的画面不时映入眼帘。苏州河长宁路段以北,上海火柴博物馆新添了“长风壹号绿地”,跨古北路西侧有了新建的“长风滨河绿地”;苏州河长宁路段以南,沿河景观带的红色健身步道,以及长宁路南侧的苏州河景观步道廊,显得格外靓丽多姿。

长风壹号绿地

一路走走停停,午后我们来到了吴淞江(苏州河)与四川中路交界的四川桥。不觉中我停下了脚步。不知道1848年,那时的吴淞江(苏州河)是怎样的景象!但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就是那时的国人要踏上脚下的这片土地,是要看外国人的脸色的,因为英租界已经展拓到了这里。

记住这一年:吴淞江被人为一分为二

吴淞江,发源于太湖,全长125公里,历史上曾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上海境内的吴淞江有54公里,在明代之前,都是经由吴淞口汇入长江的。万年流淌,千年哺育,生活在沿江两岸广袤土地上的人们,都尊享吴淞江为母亲河。谁人曾想,就是我脚下这一区段五十几公里的吴淞江,1848年却因中英签订的一纸不平等条约,被人为改变命运,从此名曰“苏州河”。

吴淞江苏州河景色

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的国人,对苏州河名字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并不像苏州景色那样美丽迷人,它带给国人的记忆却恰恰相反。1848年11月,英驻沪领事借青浦教案,强迫清朝,在原“英租界条约”的基础上,又签订了展拓英租界条约。在条约中,第一次出现了苏州河的名字:英租界向西展拓至泥城浜,向北展拓至苏州河。而这里的苏州河,指的就是吴淞江流经上海的一个区段,罕见的“一江两名”就此出现;外国人从此将“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拓展到这里。苏州河的名字,也从中英签订展拓英租界条约后,被一直 “习惯”延用至今。

吴淞江苏州河景色

太湖为证:吴淞江、苏州河从未分离

自1848年,英国胁迫清朝签订展拓英租界条约,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出现了“苏州河”字样,直到2019年,“苏州河”纸面文字只存在了区区171年的历史。透过历史和现实,苏州河都是吴淞江的一部分。太湖形成年代在一百万年左右,吴淞江是太湖泄洪入海的重要通道;吴淞江的历史与太湖相生相伴,所以“苏州河”的171年历史对吴淞江而言,只是转眼瞬间。明朝前,吴淞江原为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那时的两江交汇处便称作吴淞口,其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吴淞江的存在。

1403年自吴淞江改道汇入黄浦江后,黄浦江便成为最后一条汇入长江流入大海的支流。现在的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依旧延用了吴淞口的命名,这也是一种对吴淞江曾经的母亲河历史的承载和尊重吧!

对苏州河名称的再认识

把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地名,写入中英两国不平等条约,并延用至今,我深感这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侵蚀,苏州河便属此例。就条约地理名称规范而言,用吴淞江某某区段来标识地理方位,是完全可以清晰准确反映条约要表达的基本含义的,因此也就毫无必要再弄出来个新地名。况且,吴淞江的名字是早已为民间使用,并被中国历朝历代所确认。

吴淞江畔一景

从上述观点出发,吴淞江地理名词没有出现在中英签订的展拓英租界条约中,这背后一定有见不得阳光的阴暗。历史事实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从上海沿吴淞江逆流而上,几乎都是来自英属的所谓冒险者、探险家、商人,他们的目的地直指苏州。这些人习惯了这条水路,惯称吴淞江的这段区域为苏州河,其意是通往苏州的河流。

吴淞江苏州河掠影

由此就再明白不过了:按照外国人的习惯叫法,英国用拓展英租借的方式,将这些冒险家经常来往、他们自己习惯的称呼“苏州河”写进了条约。其产生的后果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并有利于其“冒险、探险”活动,对中国进行大肆经济掠夺;二是剥夺了我国对本国地名的命名权,这是一种文化的侵蚀。

儿不嫌母丑:关于母亲河定义的浅见

从人性的角度看,母亲有先后之别。先者,亲生也,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后者,因改嫁、因再婚、因攀亲,等等情况各异,具有多重性。基于此,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吴淞江确是上海最早的母亲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广富林遗址号称四千年的文化传承,那是上海的根脉,它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末期的文化谱系。从这点出发,吴淞江作为始于太湖的三大河流,其流经地域的母亲河地位是历史渊源形成的。

吴淞江苏州河畔历史遗迹展示

实用主义,废正立偏,这种母亲河的定义观念,对上海文化根脉是一种伤害。另外,在国人透彻地了解了苏州河名字的史实真相后,再把苏州河与母亲河放在一块是不合时宜的!

两个节点三个阶段:吴淞江母亲河的弱化是这样发生的

通过以下“两个历史节点,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吴淞江母亲河功能被弱化的整个过程。第一个历史节点是1403年1403年以前,即第一个历史阶段,特别是明代以前(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吴淞江是太湖的主要泄洪出海通道,黄浦江是吴淞江的支流。这样说的依据是,黄浦江的源头是淀山湖,吴淞江的源头则是太湖;淀山湖源头是太湖。由此可知,当时的黄浦江还只是吴淞江的一条支流。

吴淞江掠影

吴淞江总长125公里,流经吴江(现江苏省苏州市管辖)、苏州(江苏管辖)、昆山(江苏管辖)、嘉定(现归上海管辖)、青浦(现归上海管辖)以及上海市区。地理方位上,吴淞江是当时流经地域内最大的河流,自然也成为流域地区的母亲河。那时还根本谈不到苏州河,它只是现在吴淞江流经上海的一个区段。那时的吴淞江是长江入海前汇入长江的最后支流。史实印证,1403年前,吴淞江是上海(当时“沪”)的母亲河,而历史上“沪”字的出现更是与吴淞江密切相关,而与当时还是支流的黄浦江没有直接的关系。

吴淞江掠影

第二个历史阶段:上海对母亲河认知的渐变是这样发生的

从1403年到1848年的445年间,即第二个历史阶段。当时发生在“两江”(吴淞江、黄浦江)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明户部尚书夏元吉,上奏明成祖朱棣,请求疏浚黄浦江,皇上准奏。由此,吴淞江与黄浦江的功能定位发生根本转换。它的标志是两个方向疏浚(拓宽、挖深)工程的全面展开。一是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牵制吴淞江进入浏河,即“掣淞入浏”;二是疏浚范家浜,使吴淞江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之后从现在的高桥港开始,疏浚黄浦向西,至现在的张华浜再转向北,从吴淞口汇入长江。这样在事实上,就形成了“吴淞口”到“黄浦口”的转变,史称“黄浦夺淞”的典故就此出现。上海(沪)对母亲河的再认识,也就此展开,各种演绎、研究就此出现。

吴淞江苏州河掠影

多舛的吴淞江,又被外人拦腰割断

历史沧桑,转眼就是四百多年。历史来到了1848年一个标志性的年份。1848年也成了吴淞江的第二个历史节点。经历了切肤之痛,“苏州河”在这一年诞生了。吴淞江在不到五百年的时间,相继失去了母亲河的地位,随后又惨遭外强分割,分离出一部分做了“苏州河”。1848年签订的中英拓展英租界条约,却将吴淞江一分为二,沪上部分变成了苏州河,从地名文化定义而言,完整的吴淞江就此不在——吴淞江已不再完整。

吴淞江苏州河掠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这段历史每一个炎黄子孙必须铭记在心。

红日从这里升起:谨以此文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

1848年到1949年,即吴淞江的第三个历史阶段。此后的百年间,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抛头颅、洒热血,一个红色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就此废除,中国人民从此挺直了腰板。我也欣喜地看到,在我们国家的版图上,吴淞江在上海的区段已明确标注:吴淞江(苏州河)!

吴淞江在上海的区段已明确标注:吴淞江(苏州河)

70年的砥砺前行,我的祖国已然成为世界强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我由衷地祝福我的祖国:繁荣昌盛,万古长青!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