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为什么不受人待见 张维为就是一个御用文人

前几天,跟几位朋友闲聊,聊及张维为,一位半生不熟的朋友立即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我不是张维为的拥趸,因为职业关系,同时也因为他如今是母校的教授,他的著作基本上都读过,对他的生平也大致了解。评价他的作品超出了我的能力。在我心目中,张维为是一位值得敬佩甚至敬仰的学者。当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知道,张维为必然会遭到各种非议和冷嘲热讽,我并不在乎,也不大关注。

但这位朋友对张维为竟然如此不屑,我就有点奇怪了。我知道,他只是一个国有企业的普通白领,从不做学术研究,除了专业技术知识外,他的其他认知基本上来自网络或道听途说。他凭什么对张维为教授不屑?

我当然不会也没有必要和他争什么。我知道网上对张维为的非议攻击很多,在他们看来,张维为强调中国崛起,认为中国模式震撼着世界,并提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这几乎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在他们心目中,欧美的制度和文化才是最先进的,欧美世界犹如天堂。中国人唯有敬仰和学习欧美,你张维为怎么能够把中国说得那么伟大呢?

对于这种言论,我无话可说。如果仅仅是键盘侠的发泄,那就算了,这些人仅仅是在无端地诬陷、发泄和谩骂,根本不会讲道理,因此没有必要关注和计较。但我知道,除了键盘侠外,还有一些所谓的学者试图在理论上批判和否定张维为。现代社会多元,理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张维为说的未必就是对的,所以我想搞清楚,他们嘲讽和攻击张维为的具体理由是什么?于是,我在网上搜索对张维为的批判和评论。

从学理上说,嘲讽和攻击张维为的理由大致上可以归结到一点,即非常肤浅,没有对他的观点做出严谨的论证,因而显得空洞。因为肤浅,所以观点不可信,不可接受。且不要这些年来张维为的著作设定的阅读者是社会大众,所以必须通俗易懂,不能太艰深。更为重要的是,在他们看来,所谓的严谨的论证无非是必须符合西方世界那一套理论话语体系,否则就是不科学,就是错误的,充其量是一种舆论宣传,没有多大意义。比如说,张维为提出,不能用民主专制二分法评判国家政治,而应当从“良政”和“劣政”角度观察。这还得了!这不是在否定西方政治学的基础吗?是可忍,孰不可忍!张维为对Democracy(民主)进行了剖析,指出金钱对美国Democracy的深刻影响,他们更是火冒三丈,美国可是世界的民主典型典范啊,怎么能说美国的Democracy本质上是金钱政治呢?

实际上,在这些人的心目中,西方世界那一套理论话语体系是神圣的,是不容质疑的。张维为脱离这一套话语体系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必然是肤浅的和错误的。张维为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自信地讲中国故事,批评欧美,尤为这些人所不容。有人因此称,张维为只是一个宣传员,甚至是一个御用文人。

这不是典型的所谓的公知思维吗?为什么不能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自信地讲中国故事?为什么不能批评欧美?

有必要对比一下另一个学者,即北京大学的张维迎。张维迎是牛津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和博士,这个名头令人敬畏。张维迎毫无疑问是很有学问的,但我实在想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贡献。他的全部努力在于将西方的经济学介绍到中国来,并西方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经济,成为所谓的“市场派”代表,他要求中国政府官员人手一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只要中国的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与西方经济学不符,他都会居高临下地严厉抨击。他因此收获巨大的名声。

我不知道张维为读的书是不是比张维迎多,但我知道,张维为复旦大学毕业,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阅历尤其丰富,曾担任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决不只是书斋里的读书虫。阅历如此丰富的张维为,居然被指责为肤浅,真是匪夷所思。有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显然,张维为之所以遭到各种非议和冷嘲热讽,根本就不是什么学术问题,仅仅是因为他致力于用自己的语言,站在中国的立场上,自信地讲中国故事,批评欧美。中国的所谓的公知很多,恨国党也不少,这些人跪欧美跪久了,站不起来,我也没有办法。但是他们攻击嘲讽张维为等人,并且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这是无法容忍和接受的。

我的那位半生不熟的朋友对张维为的不屑,显然是受了他们这些人的影响。

(108)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