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取消民办学校是真的吗 私立学校的前景如何

作者 | 吴华,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主席。

在2021年4月10日举办的唐山市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上,吴华教授就民办教育的发展的困境与前景做了分析。我们在此择其要点整理成文,供民办教育人参考。

民办教育现在的发展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在谈及民办教育具体发展情况时,吴华教授介绍道,2019年,全国共计有民办学校19万多所,在校生5600多万,学校占全国学校总数的1/3强,学生数占全国学生总数的1/5弱。也就是说每三所学校当中有一所是民办学校,每五个学生当中有一个在民办学校就读,“所以民办学校确实已经是中国教育事业当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

2012年,学前教育公民办达到各占50%,2018年民办已经达到56%,超过了公办。在2010年以前,公办园是下降的,从6万所下降到4.8万所,2010年以后公办园快速增长,翻了一倍增长到10万所,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只增长了28%,也就是说,公办园的教育功能,或者说它的接纳能力只发挥了1/4。

同样的时间段,民办园的园所数量只增长了62%,远低于公办园的增长。这里有一个背景,2011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所以公办园增长速度快。但民办园的在园儿童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园所增长。从1400万增长到2600万,增长了1200万,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新开的园,还是原有的园,园均规模都大幅增长,这也意味着社会接受了民办园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

义务教育

从民办教育促进法发布到2018年,15年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增加了1000所左右,在校学生增加了1200万。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减少了28万所,在校学生减少了4400万。

显而易见,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办学校减少的学生数,一部分是因为人口下降,但更重要的是在公办学校在校学生下降的同时,民办学校在校学生是增加的,这就充分证明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愿意放弃免费的公办学校,而选择了收费的民办学校。如果不是因为民办学校能够提供公办学校所不能提供的教育服务,他不可能做这样的选择。

从2003年到2019年,民办学校增长了13万所,相当于增长两倍,是原来的三倍。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增长了4400万,增长了4倍,相当于是原来的5倍。

与此同时,政府的教育经费从2003年的3400亿增长到2019年的4万亿,增长了13倍。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性的教育经费增长了15倍,但公办学校在校生减少了1/4,民办学校只得到了财政经费的1%,但是提供了公共教育服务的20%,所以民办教育是受到市场欢迎的。民办教育在跟公办教育的竞争当中,没有得到平等的竞争地位。

今年年初,吴华教授以小说形式发布了一篇政治评论。里面有段对话,核心意思是,为什么公办教育要比民办教育更普惠?国家现在提倡普惠性学前教育,但是公办园的经费是民办园的20倍。这一点并没有法律依据,但大家习以为常,说明改革开放在观念转变上进入了误区,就是我们默认了公办和民办的等级差异,这是非常遗憾的。

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按照主要矛盾判断,民办教育不但不应该消亡,更应该获得积极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职业教育

在民办教育中,民办学校在校生数量基本上都是往上走,职业中学除外。职业中学的在校生是下滑的,最近两年开始回升,但是离原来的高点还差得很远,公办中职也存在这个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家长不愿意孩子去读中职;二是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导致整个社会需求发生变化。

最近,教育部一再重申,要坚持在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现在实际情况是普通高中占60%左右,职业高中占40%左右,要回到1:1左右的状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一个正确的、合理的发展方式。

在民办教育当中,职业中学现在是得到政府财政资助最多的一个领域。与所有别的领域相比,职业中学得到政府财政资助生均是公办的1/6,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均是1/10,学前生均是公办的1/20,中职得到的财政支出最多。但是因为整个社会在发生改变,学校数也在增长,它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民办教育对公平有重要的贡献

教育公平一直以来都是吴华教授关注的重点,此前,在许多场合,他都曾作出过民办教育有助于促进公平的论断。此次,他从三个角度,详细说明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

第一,民办教育增加了教育机会。任何一所民办学校的设立都增加了社会教育机会的供给,这本身就是对公平最大的改进。

其次,由于民办没有得应该得的份额,那部分份额就留在了公办教育系统。其中相当部分的份额政府用于薄弱学校、弱势群体、欠发达地区。如果打压民办学校导致其萎缩,这些人将从民办转移到公办,这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或者财政经费。这个经费必然从原来留在公办的那一部分钱当中回流,结果就是公办学校的穷人受到了伤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限制和打压民办学校就是与穷人为敌。

第三,民办学校的可选择性更强,让那些差异化程度比较大的学生,能够优先选择他愿意的学校,这样使得我们在教育学的意义上更加有利于实施个性化的教育。这是在教育学意义上的公平改进。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民办教育都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民办教育目前的困境与前景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除了政策形势变化外,目前民办教育的困境源于三大危机:

第一,观念危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民办教育具有正当性、必要性与必然性,但现在产生了疑问。

第二,制度危机。民办教育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然而我们现在的政策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管制民办教育。比例管制、指标控制,都是计划经济的做法,这否定了民办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也是对国家基本方向的一个反动。

第三,政策危机。民办教育的发展本来是按照立法的程序来稳步推进的,但2018年以后,新政策接连不断,搞得大家应接不暇,不知道下一步还有什么政策出台。各省通过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现在都受到了破坏。

关于最近传言的民办教育比例管制,吴华教授做出了这样的判断:第一,逻辑混乱,于法无据,市场经济没有比例管制这一说,它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的制度要求。第二,违背常识,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对私立教育设置比例的。第三,脱离实际,广东在东莞珠三角地区普遍的民办学校学生占比30%以上,怎么把它限到5%?还有很多县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60%以上,怎么把它限到5%?浙江省小学是14%,初中是19%,怎么把它限到5%?

今后教育发展的逻辑是什么?

虽然民办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民办教育的未来,吴华教授仍然充满信心。他认为,第一,教育发展要跟社会发展相协调,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只要继续在市场经济道路上前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就是不可阻止的。

第二,两种制度一定是优胜劣汰。文明的变化,文明的演进,今后的教育应该是多样性的,有公办有民办。财政体制是学生本位的财政体制,公共财政来源于每个公民,所以当然大家应该平分。宪法明确了每个人权利平等,任何个人、组织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你没有任何理由要多占。现在的不平等只是历史的原因,未来一定是向更平等的方向演变。

第三,教育要适应社会,最重要的是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公办教育的计划管理模式不可能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民办学校也应该反省怎么样让学校获得办学活力。所以今后的制度架构应该是普遍的教育凭证制度,把大家的钱平均分给每一个学生。

所以基本判断是:就全国而言,短期内民办教育将会受挫;就具体地区而言,比如说唐山,教育行政部门在这样的形势下,依然坚持人民本位、发展本位,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多样化优质教育的需要来看待民办教育,非常值得肯定。中期政策有惯性、不确定,但长期一定光明灿烂。因为民办教育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人类发展的方向。

要切实提高发展民办教育,就一定要认识到它有优越性。其次,要从思想上清除一切强加于民办教育的污蔑不实之词,切实保障民办教育的合法权利。继续完善民办教育法制建设,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如果不规范就会被人们抛弃,但是政府首先要守法,依法办事。

民办教育是中国社会制度选择和文明进化的共同选择,民办教育有光明的前途,暂时的乌云不可能永远遮蔽太阳的光芒。

(11)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