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要赏月(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 )

为什么中秋节要赏月和吃月饼?从中秋的团圆情节看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众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它是一个除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从历史角度来讲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中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这也是有关“中秋”最早的文字记录。

但在当时“中秋”只是一个时间和节气的代名词。直到唐朝初年的时候,才有关于“中秋节”的概念,《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也就是说在唐太宗统治时期,“中秋”才被统治者定为一个节日,这其实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由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繁盛,所以在唐朝时过中秋节的场面非常盛大。

但中秋节真正流行起来却是在宋朝,这与宋朝当时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宋朝的经济活动比较兴盛有关系。到了明清时代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和元旦齐名的重要传统佳节。

从古至今中秋节的寓意都是团圆和美满,无论任何朝代在过中秋节的时候,都有非常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风俗文化。在中秋节当天,人们被浓浓的节日气氛所包围,各种水果摆满几案、吃着月饼、喝着茉莉花茶,在欢声笑语中诉说着亲人团聚之情。

中秋节的起源与寓意

中秋节的起源除了与《周礼》 “中秋夜迎寒”有关系之外,其实还与古人“拜月”的习俗有关联。在古代无论上至统治者下至老百姓,都有祭拜月神的习俗。“秋暮夕月”就是对当时人们“拜月”习俗的描写。

古人在中秋之夜祭拜月神之时,会在香案上摆满月饼以及瓜果梨桃等祭品。在拜月之前还要“净身更衣”,这其实都可以体现出古人对月神的崇敬之情。拜月的主题除了表达尊敬之外,还要祈求月神保佑一家人身体安康,能够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生活。

随着时间流逝以及“拜月”习俗的不断演化,人们从“拜月”逐渐演变为“赏月”。由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月亮都会由亏转盈并变为满月,此时的月亮又大又圆煞是好看。正所谓“月圆圆人团圆”,此时此景会激荡起人们无限的思乡之情。

笔者认为中秋节之所以被寄托了太多寓意,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团圆”情节。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润而饱满,再加上吃月饼或汤圆等圆形食物。除了有祈福的意味之外,就是在期盼“圆满”的生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秋节赏月与吃月饼习俗

农历八月正处于秋季中间,所以被古人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恰好在“仲秋”之间,所以“中秋”节一词开始不断流传。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八月节”、“月夕”等。中国人对“圆”、“满”等,一系列的词汇都具有特别的情节。

  1. 中秋节赏月习俗

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就像一张发光的圆盘,既寓意圆满又寓意团圆。所以,民间又将中秋节称为“团圆节”。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在中秋节的晚上朋友或家人同聚一堂,看着窗外又圆又大的月亮,不禁举起酒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醉眼迷离的看着月亮,不禁追古思今赏月之情溢于言表。

皎洁的月光撒在每个人的身上,大家相互诉说着衷肠。“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想象一下这轮圆月竟是,月宫中的嫦娥给人间的祝福。

2.中秋节吃月饼习俗

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在这普天团圆的日子里,除了赏月之外绝对少不了月饼的身影。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才是民间过节的最大习俗。

“月饼”即像月亮一样的圆形饼,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和周朝时期。人们在祭拜月神的时候,所使用的一种圆形供饼,其实就是月饼最早的雏形。月饼在古代又被称为胡饼、宫饼。这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有很大关系。

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当地带回了芝麻、胡桃等食品,人们在做月饼的时候,将这两种食物放入馅料中,不但味道特别甜美而且营养也特别丰富。尤其是以胡桃仁为馅的月饼最受欢迎,为了纪念张骞人们将这种馅料的月饼称为“胡饼”。

生活在江浙地区的人,为了纪念闻仲制作的“太师饼”,其实也是月饼的雏形之一。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也曾提到“月饼”之名。

同时,由于每年中秋节的时候,人们都要用状似圆盘的月饼祭祀月神,到了明代中秋节被定位法定节日,而吃月饼的习俗也在民间逐渐流传。至此中国人在中秋节的就会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

中秋节的文化魅力和影响

每年八月十五日都是普天华夏儿女的盛日,在这一天无论长幼都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中。在这一天家里的长辈会准备一大桌子饭菜,但绝对少不了月饼和各种水果的身影。现在饮食文化越来越丰富,月饼的样式、形状以及馅料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比较传统的五仁、白糖馅之外的月饼,还有蜜枣、红枣、葡萄、哈密瓜等水果馅的月饼。当然对于喜欢吃肉的朋友来说,五花肉、牛肉馅的月饼,完全可以满足你的味蕾。时至今日在我国很多地区,过中秋节除了要吃月饼之外,还还有烙“团圆”的习俗。

在中秋之夜和面、拌馅,然后将白糖、芝麻、桂花以及多种蔬菜融合在一起。烙饼之前用专用的模子,在饼皮上面印月亮、兔子以及桂树等图案。这种烙饼需要一家人一起吃,其实主要的用意就是一个也不能少的团圆情节。

其实,在八月十五这一天,除了中国人会过中秋节之外,中国周边的一些东亚国家,因为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也过中秋节。比如,越南、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虽然他们过中秋节的习俗与我们略有差异,但在中秋节这一天所寄托的愿望基本都一样。

结 语

借用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表达中国人过中秋节时的所思所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并不只是一个吃吃喝喝的节日,这个节日寄托了华夏子孙的团圆和美之情。

月亮有阴晴圆缺,就像人的生活一样有好有坏。聚散离别本应该是人生常态,所以大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因为“此事古难全”,没人都希望和家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如果是一个人孤身在外,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笔者认为中秋节是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它既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精神。“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节这一天都希望能回到家人的身边。

父母、儿女、夫妻、兄弟姐妹围坐在一起,看着天生的一轮明月,嚼着鲜美可口的月饼和水果。杯中的浓酒和醇厚的亲情,在中秋之夜凝聚成了“团圆”和美满。

【参考文献】

1.徐梦,张剑平《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感恩节——“中国中秋节”和“美国感恩节”之比较》

2.辛酉生《中秋节后吃月饼》

3.郭元鹏《中秋节不是“吃月饼的节”》

4.高国春《让中秋节多些“文化味”》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