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判死刑的演员(国家著名女演员被判死刑)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细唱,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著芬芳……”

《夜来香》自发行以来就很受大家欢迎,不过很多人都只听过这首歌,不知道这首歌的原唱为日籍中日双语歌影双栖明星李香兰。当时的上海滩风光无限,百花齐放,要说最具知名度的七位流行歌星就是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白光、李香兰和吴莺音,她们也被合称为上海滩七大歌女。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作为其中唯一一位外籍歌手,她无疑是上海滩不能忽视的一颗闪闪发亮的明星。

在华丽的舞台上背后,是李香兰在政治路上奔波的纠结。生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就注定了李香兰不平凡的一生。除了作为明星的光芒以外,李香兰还经历过阶下囚的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香兰被中华民国政府逮捕,以汉奸罪被判死刑。临死前李香兰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日本人身份,才得以无罪释放。

1920年一位日本婴儿在中国辽宁省奉天附近的北烟台降生,家人们为她取了可爱的昵称豆豆,大名叫做山口淑子。为了在中国安稳的度日,山口淑子的名字是变了又变,1933年,淑子将父亲的中国同学李际春认作养父,于是得到了第一个中国名字李香兰。

移居北平念书时,又取了”潘淑华”这个名字作为在校读书的称呼。不过在成为歌星后,她还是一直沿用了”李香兰”这个名字为大家熟知。

在平顶山惨案发生时期,李香兰的父亲被怀疑勾结抗日分子,无奈之下一家人只能迁居出逃。在辗转旅途中,李香兰结识了俄罗斯犹太裔少女柳芭,柳芭与李香兰相谈甚欢,甚至引荐李香兰结识了苏联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自此李香兰在心里种下了舞台表演的种子。

李香兰在歌唱方面不仅有兴趣,还有天赋,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她的演唱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再加上李香兰明艳大方的美貌,她也成功的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日本仍然大力鼓吹中日的友好关系,尝试蒙蔽大众的眼睛。一边采取武装斗争,一边组织文化共荣,如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就是其中著名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的制造厂,为的就是包装打造日本人的形象和满洲国的合理统治。

1938年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将李香兰纳入自己的表演团队中,日方毫不吝啬地包装李香兰,也决定沿用”李香兰”这个名字作为她歌手身份的称呼,其目的就是将李香兰的形象打造成为一个亲日的中国歌星。无论是出道的时期,方式还是形象都恰到好处,于是李香兰在日本奉天广播电台新节目《满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之后,一首《夜来香》更是让她声名大噪。

自此在歌坛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除此之外她还活跃在了影视屏幕上,李香兰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于是日方开始了他们的阴谋。李香兰出演了很多为日本粉饰太平的电影作品,她凭借着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身份和超高的人气误导了大家的判断,大家也都对中日友善的谎言深信不疑。李香兰的火爆程度只增不减,于是李香兰之后被形象的评价为是日本人文化侵略的”糖衣炮弹”。

我们可以认为李香兰对日本人文化洗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的行为也引起了国民政府的不满。在李香兰卖力为日本人侵略造势的几年后,终于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日本在中国的行为自此结束。李香兰也被国民政府逮捕,甚至被冠以”汉奸罪”的罪名,最终判决处以死刑。

令人意外的是在即将行刑之际,李香兰将自己的身份公之于众,原来李香兰并不是中国人。这个消息虽然让大家都很震惊,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空口无凭,在李香兰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明之后,国民政府的判决不再合理,只能将李香兰无罪释放并且遣送回日本。由此可见李香兰的谎言简直是瞒天过海,连国民政府都被蒙在鼓里。

被遣送回日本之后,李香兰没有停止舞台表演的工作,主要活跃在影视业上,有一段时间还计划进军好莱坞。前往好莱坞学习的时候,她结识了包括卓别林在内的很多美国艺术家,也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日美混血雕家野口勇,不过两人婚后不久就离婚了。在进军好莱坞未果之后,李香兰也就不在执着于艺人身份。

因为从小在中国长大,所以李香兰对于中国还是有感情的,战后李香兰一直忙于中日友好事业。还曾劝诫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她给出的理由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在结束第一段婚姻后,李香兰改嫁给了外交官大鹰弘并且以自民党代表的身份入选日本众议院参政。李香兰在政治上主张中日友善和平,正如她说过的那样,她一直对于当年的事情感到内疚和自责。

如果我们抛开政治角度再来审视李香兰,作为一个歌手来讲,李香兰在艺术上的造诣是很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但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上,我们可以理解李香兰为了自己国家效力的合理性,对于李香兰当年的行为我们还是要持反对态度。李香兰始终在利用伪造的中国人身份蛊惑大众,好在李香兰战后一直采取积极态度,我们也就不必再苛责当年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行为了。

时间总会模糊一个人的形象,将漫长的一生浓缩为一个记忆点,如果将李香兰的一生总结为一个记忆点,我想我们还是愿意记住那个一笑倾城,一曲动人心弦的明媚女子,不将沉重的历史压在一个人的肩上才是我们正视过去的开始。

(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